二零一七沒普選,中共將永遠失去香港

扼殺香港的民主選舉,當權者可能自嗚得意,但時間將會證明,二零一七年沒有普選,中共將永遠失去香港。

123

也談蘇格蘭公投(上)-大英的氣度,中共的虛怯

  十月十五日英國發生了一件世界矚目的大事,首相金馬倫(主流媒體稱卡梅倫,筆者較喜歡以往港英年代的譯法)同意舉行公投,決定蘇格蘭會否脫離英國尋求獨立。或許「獨立」一詞政治敏感,除了少數網民熱烈討論外,本地傳媒普遍冷處理。中共向來對「港獨」二字極為敏感,對於反國教運動、反東北融合,以及一切推崇本土政治的論述,一律視之為分裂祖國、鼓吹獨立的敵對份子,故有近日陳佐洱又走出來高調說甚麼「嚴正應對港獨勢力」。 金馬倫的大國氣度   金馬倫跟蘇格蘭首席大臣簽署協議,讓蘇格蘭於2014年舉行獨立公投。首相這場政治豪賭的勝負暫時未知,但他一句"I always wanted to show respect to the people of Scotland - they voted for a party that wanted to have a referendum”,將蘇格蘭前途交由其人民自行決定,已經贏盡掌聲和聲望。英格蘭和蘇格蘭原本是兩個獨立王國,曾經長期敵對,直至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兼任英王,1707年兩國通過《聯合法案》,才成為大不列顛王國。蘇格蘭獨立運動後來在七十年代興起,2007年蘇格蘭民族黨擊敗工黨成為蘇格蘭第一大黨,直接衍生了今次的公投。由於蘇格蘭獨立後有喪失歐盟身份的隱憂,又要獨自面對債務及其他經濟危機,遂有論者指出金馬倫此舉經過精密計算,勝券在握。然而,政治本身就充滿計算,關鍵是英國容許一地人民用投票這文明方式,決定自己土地的去向,單單這份大國自信和氣度,就已經教人讚嘆。至少西班牙政府對加泰隆尼亞就沒有如此胸襟,至於中共政府對於藏疆台獨立的抓狂,就更加是黃腫腳,不消提了。 逼出來的港獨?   在中港矛盾和赤化陰影下,香港人本土意識越見加強,更重視捍衛自治權、保護本地人的利益,但這股本土政治力量卻被左派日夜抹黑為英美走狗,搞港獨、搞「去中國化」等。根據筆者觀察,「香港自治運動」一類本土派人士均非鼓吹港獨,他們不過是要求中共按基本法規定,嚴守憲制規範,完全符合憲法及聯合聲明的政治設計,真正的港獨支持者實在非常有限。將來的事情當然沒人說得定,但起碼到目前為止,港獨主張絕非政壇和社會主流。正如筆者在《由龍獅旗引發的思考-本土意識的論述》一文中所說,將中共趕回深圳河以北,不是甚麼「去中國化」,維持status...

泛民必須在議會全面開戰

  今屆立法會建制派全力搶佔各委員會的控制權,象徵議會佈局及政治形勢全面惡化。以往建制泛民在委員會正副主席人選一向有商有量,確保一定程度的勢力平衡,一眾泛民議員懵盛盛,以為今年亦將如此。孰知狼英上台後開局極差,建制派為了維持其施政穩定,加速閹割議會,於是不惜破壞多年默契,「搲爛塊面」進佔大多數委員會的主席位置。泛民主派務必醒覺,不要再幻想可以與虎謀皮,維持以往的勢力均衡,在議會有任何實事可做。結合民間抗爭,在議會內全面開戰,以拖垮狼英政權為旨,從今日起,立法會只有一個用途:搞破壞。   基於制度設計的缺陷,如分組點票、功能組別等,立法會地位受矮化,以致民主派無所作為並不新鮮,然而,新一屆的議會局勢進一步惡化卻是不爭事實。首先,泛民直選議席優勢明顯消減,令建制議席比例提升;再者,建制派全面進佔委員會主席位置,好使日後關鍵時刻為政府保駕護航(如財委會阻止拉布);另外,狼英最喜踐踏程序規章,在最近「演說大會」不准議員質詢提問,盡顯對議會之不尊重,相信曾鈺成亦會加以配合收緊議事空間,...

蝗蟲與狗 先撩者賤

  大半年前大陸極左學者孔慶東大罵港人是狗,將中港矛盾衝突推到極點,自此兩地「蝗蟲與狗」罵戰無日無之,近日又有個讀中大的大陸人於Facebook大罵港人是「港狗」、狂踩香港學位和女性,更加無厘頭地表示大陸禁用Facebook、Google是「有骨氣」的表現。其惹火言論經廣傳當然引起港人扯火,新一輪「蝗蟲與狗」罵戰又再出現,他後來淆底道歉亦未能平息事件。相信很快又會有一眾高舉和平理性的左翼聖人出來呼籲大家包容云云。蝗蟲與狗,誰是誰非?當然是先撩者賤。 (此圖由朗思製作) 大陸人邏輯的荒謬   那位大陸仁兄用的是香港公帑,住的是香港宿位,享受的是香港可用Facebook的自由,竟然反轉豬肚對港人破口大罵,其邏輯之荒誕、道義之淪喪,固然不值一駁,可怕的事實是這種人在大陸佔了極大多數。某些高等知識份子或會反駁,其實他們只是少數而已,大多數「內地同胞」都很善良,但其實脫離民情和現實的是活在象牙塔的他們。香港是一個華洋交集、各種族宗教文化和諧共處的地方,故此香港人的包容程...

人命在共產黨眼中只算個屁

  十月一日實在是香港沉痛的一天。全城彌漫一片哀愁感傷,然而當權者一個又一個的舉措,由中聯辦李剛的高調抽水,到中新社不知有心定無意的失實報導,共產黨輕視人命的卑鄙著實教人齒冷。   船難發生後,梁振英到場「視察」救援進度,其實這種做騷抽水已經夠討厭,但原來更駭人的在後頭。當晚中聯辦副主任李剛竟帶領大隊人馬到醫院巡視,大有君臨天下之勢,而堂堂特首梁振英就像個小小副官般,誠惶誠恐的在旁「陪同」,這幅不成體統的畫面在港人眼中看來,尤其如此傷感之時,特別反感。程序上,這是香港不是大陸,公務員和醫護人員處理危機自有其一套方式和制度,不用領導指揮這樣、責成那個,人家是專業的,你甚麼特首主任懂個屁。從政治道義及規範而言,處理危機和施救工作通通是香港內政事務,你中聯辦有何憲政地位及法律基礎來說三道四?有人說人家都是表達關心而已,不用那麼執著吧。法律就是執著的,不執著要本基本法來幹嘛?又會有人說,非常時期多個人幫忙都是好事嘛,我還未說幾艘打撈船甚麼都沒做就拍拍屁股走人,中新社還要報道「中國船救...

由龍獅旗引發的思考-本土意識的論述

  前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不知是退休後不甘寂寞,還是怕新書滯銷乘機宣傳,一句「見米字旗感痛心」貫徹他語不驚人誓不休的作風。一石激起千重浪,左派喉舌旋即緊隨附和,將本土運動上綱上線成搞港獨、搞去中國化云云。由城邦論、龍獅旗掀起的爭議,的確足以引發不少思考。 隨著赤化危機深重、兩地磨擦加劇,國族意識與本土意識之爭日益明顯,例如國民教育議題中愛國主義跟核心價值的對決、新界東北事件中港融合與反赤化的爭論,本土意識的急速崛起,已經引起中共的關注以至擔憂。 (此圖原載於「香港自治運動」) 龍獅旗代表甚麼,又不代表甚麼   在國族與本土意識之爭,最惹火肯定是一面由前港英旗修改而成的龍獅旗。由於龍獅旗改自殖民時期港英旗的盾徽,或多或少令人聯想到殖民地政府,以及前宗主國所代表的帝國主義,因此有不少人批評高舉此旗者戀殖、崇英。親中人士對此當然大發雷霆,認為此舉等同希望英國人重新管治香港,是崇洋媚外的賣國漢奸所為,社運人士及部份市民亦抱有懷疑。   到底龍獅旗代表的是甚麼?又不代表甚麼?筆者認為,龍獅旗的意義不在於象徵任何政治實體,它是一個理想國度的標記、建基於政治想像的符號。龍獅旗不是代表港英政府管治的歷史,它代表的是沿於港英年代的核心價值和美好生活──自由、法治、人權、廉潔。既然它象徵一個美好的理想國度,所有不好的東西自非此理想國度的包羅之列。因此,對於港英年代的負面批評,例如五六十年代的腐敗、華洋有別的種族歧視等,其實都與龍獅旗無關。用一個充滿理想色彩的政治想像,去抗衡港共政權的暴政,這就是龍獅旗的存在意義。 「去中國化」是一個偽命題   除了戀殖,對龍獅旗另一個指控是「去中國化」。此名詞源於前台灣總統陳水扁推動的台獨運動,因此在中共眼中去中國化與搞港獨無異。然而,香港的情況與台灣有極大差別,在香港「去中國化」根本是一個偽命題。首先,現在香港人反對的,是中共的洗腦工程、吞併鄉郊犧牲本土的盲目融合,反的是赤化、大陸化、中共化,保護香港自主權和本土利益。其次是概念的問題,所謂中國,說的如果是華夏文化,香港保存了繁體字、粵語和傳統風俗,有牟宗三、錢穆等代表的新儒家學派,在文化上可謂比中國更「中國」;對於政治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更可笑,香港人現在是要求它按基本法行事尊重一國兩制,不是質疑它對香港的主權,而且其黨國政體從未在香港實現過,所謂「去某某化」,前提是某某本來存在,才有得「去」,現今將中共趕回深圳河以北,不是甚麼「去中國化」,維持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