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中港融合」為名、吞滅我城為實的大計步伐越走越急,繼硬推洗腦課程、暗割新界東北,當權者又有新猷。深圳政府宣佈進一步擴大自由行,容許四百一十萬深圳非戶籍人士「一簽多行」來港。自由行政策推行後,衍生了大量經濟、社會、民生和文化問題,已對我城造成極大困擾,如今不檢討政策,反而擴大範圍,實在違反本土利益及公共政策邏輯。今日深圳可以放寬來港限制,他日全國各省各市都大可效法,大陸人流目動輒以億計,假若容許隨便來港,「香港陸沉」之說,絕非危言聳聽。
(此圖原載於「熱搜網」)
自從零三年推行自由行政策以後,只有少數零售業(如金舖、電器店、服裝店)及地產商得益,香港卻為此背負了巨大代價──租金上揚以致珠寶鐘錶、化妝品、名牌服裝等大型連鎖店取代小本經營的商店,市區極度擠逼、公共運輸嚴重超載,大陸人的野蠻行為衝擊香港的形象及社會規範,部份商舖媚外轉用殘體字破壞本土文化,陸客大量搶購奶粉及其他日用品、走私水貨客猖獗,造成供不應求及價格上升等,問題之多之巨可...
保衛新界東北 即是捍衛香港自主

近日保釣、立會選舉等話題佔據了香港輿論的議程,而另一單關乎我城規劃自主、鄉郊發展的事件,卻似乎得不到應有的關注。二零零八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提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下稱「新發展區」)計劃,制訂新界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三大區的發展綱領。驟眼看來,這只是又一個新界新市鎮開發計劃,無甚不妥,但只要詳加了解,就知道此計劃一以「中港融合」為名摧毀香港自主、扼殺一國兩制,二不是以本土利益為優先,環境和社會代價沉重。城市規劃及土地發展,本非筆者所長,但有見我城遭受吞滅在即,實在不得不發文痛斥其弊,見解若有粗疏處,煩請見諒。
一、「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的背景
由於主流媒體對事件的報導十分有限,筆者花了點時間搜集及整理了以下的資料,以助讀者深入了解計劃的來龍去脈。二零零八年六月,土木工程拓展署聯同規劃署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制訂上述三區的規劃綱領,並已分別在零九及一零年靜悄悄地完成首兩個階段的諮詢,而最後一個諮詢階段將於本月底(即八月三十一日)完結。...
何必為他人作嫁衣裳:看中共騎劫保釣
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啟豐二號」的征航取得進展,數名保釣人士成功登陸釣魚台,兩岸四地輿論一遍歡呼聲,多指中國成功捍衛國土等等。保釣義士壯舉值得尊敬,港人愛國情懷無可質疑,但別高興得太早,中共政府在這場小戰役不派一兵一卒,不費吹灰之力,已經借宣傳機器、挾愛國民氣,輕易地接收了保釣運動的全盤戰果,成為角力中的大贏家。愛國保釣當然無罪,筆者只是希望香港人明白這是一場國際政治及權力鬥爭的角力,戰局波譎雲詭,千萬別給民族主義沖昏了頭腦,在釣魚台這場政治鬥爭,港人必須自重。
保釣人士登島插旗,不論有心無意,都是幫了中共一把,這就解釋了為何唯獨今次香港保釣船能成功出海。難不成你以為香港水警真的這麼窩囊廢,連區區小船都阻撓不了?今場保釣小戰役,對中共有起碼三方面的助力。首先,中日關係尷尬,雙方互有齟齬又不欲關係破裂。中國政府除了打口水戰(官方喉舌及外交官言論)外,對付日本幾乎無其他牌可打,又不想中國民間保釣勢力坐大,以防滋長公民社會日後作繭自縛。中國不便直接出手,基於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特殊地位,借助香港民間力量向日本施壓,成本低而且易引起國際關注,在外交上極之聰明。再者,近年政府大肆宣揚「大國堀起」,令民間期望中國對外態度更加強硬。在大陸民意及輿論壓力下,加上韓國政府在獨島問題動作頻繁,...
我係撐香港隊,吹咩? — 不愛國的自由

早前港隊女將李慧詩在單車賽中奪得獎牌,實在可喜可賀。港星方力申和阿Sa在微博發文恭賀,並表示李慧詩為港爭光,如此平常不過的說話,竟然引起大陸大量網民圍剿,罵他們「你不是中國人呀?」、「言辭不恰當」云云(詳情可見相關報導及網上資料)。早說過在中港矛盾對立氣氛下,奧運會成為身份認同的較量場所。狹隘民族主義的狂潮下,強國人狂妄自大、橫行霸道,沒有是非黑白,沒有公義理性,只有簡單一句:「你愛唔愛國?」問你死未。
「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身為香港人,為自己地方的運動員取得佳績而感到喜悅,根本正常不過。且別說一國兩制下,香港隊以「中國香港」名義獨立出賽,跟中國國家隊是兩隊互不相屬的隊伍,即使是大陸運動員奪得獎牌,他們家鄉的甚麼省、甚麼市、甚麼村的同胞向他們道賀,「為廣州爭光」、「為上海爭光」,「為重慶爭光」,恐怕根據強國人的邏輯都是目中無國了。也難怪的,強國人不單「眼中有國」,更是「眼中只有國」,愛國大過天,連支持本地同胞這種自然感情都變成賣國漢奸所為...
金牌愛國主義為何失靈

七月二十七日倫敦奧運開幕,代表四年一度的體壇盛事又再來臨。每年奧運會都是建制派及愛國人士激起港人愛國情懷的大好時機,今屆也自不例外。從把運動員的成就無限放大成民族光榮、國家驕傲,到利用中國稱霸的金牌數目借題發揮成體育大國崛起等等,奧運會彷如愛國主義者的精神鴉片,越吸越上癮。借奧運熱潮鼓動愛國情感,在零八年對香港人的確大為奏效,「北京奧運圓百年民族夢」的催眠下,香港一度掀起京奧狂熱,港人國家認同感可謂一時無兩。然而,零八的奧運愛國熱潮在今年非但未能重演,風頭反而被近日的反洗腦浪潮完全蓋過。金牌愛國主義為何失靈,當中玄機且容筆者一一剖析。
金牌愛國主義的愚昧
國家運動員在奧運會中獲取佳績,人民為之感到喜悅及自豪,本是人之常情,但當政權利用這份情感轉化為國家的驕傲,其至民族的自豪,並暗地用以提升政權認受性時,奧運會就成為了國家機器的政治工具。所謂金牌愛國主義,就是說對國家的情感,是建基於國家在金牌數量取得的成就。由於這種愛國情懷沒有任何高尚的理念或強大的精神支撐,而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