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七沒普選,中共將永遠失去香港

扼殺香港的民主選舉,當權者可能自嗚得意,但時間將會證明,二零一七年沒有普選,中共將永遠失去香港。

123

沒有人是孤島 香港台灣命運休戚與共

  台灣壹傳媒早前簽訂賣盤交易合約,買家包括親中商人蔡衍明。蔡的背景親中,並透過旺中集團掌控印刷、電視等跨媒體業務,引起台灣社會極大不安,尤其憂慮台灣出現赤化及傳媒霸權。壹傳媒及其旗下《蘋果》、《壹週刊》作為華人社區最鮮明的反共媒體,今日終於在親中財團的銀彈(大概還有不足為外人道的政治壓力)面前倒下,中共在事件中若隱若現的身影,更無法不教我們心寒。 (原載於「What's Next 台灣留學生」Facebook 專頁)   台灣和香港是最自由文明的華人地區,而在中共強權日益膨脹的格局下,這兩個自由堡壘的命運更堪稱休戚與共、唇齒相依。台灣擁有我們艷羨的民主,實現了兩次和平的政黨輪替,近年每次台灣總統大選,香港人都熱烈關注和投入,一句「今夜我們都是台灣人」,大概就是一種情感的投射。香港的廉潔和司法獨立,亦為飽受腐敗不公的台灣人所嚮往,他們零一年成立法務部廉政署,也有向香港廉政公署取經。兩個自由燈塔的光芒,卻令中共有如芒刺在背。隨著中共近年伸張魔爪,已對兩地的自由...

一班港共政治低能兒

(轉自網上論壇)   當日梁振英競選之時,口若懸河,滿腹經綸,香港人無不驚為天人,以為出了個「港版奧巴馬」,支持者引頸以待,期待他的鴻圖大計,反對派愁眉不展,懼怕他是黑帝君臨。好了,大戲開幕,豈料梁班子出閘脫腳,接著連番出糗、醜聞不絕,上任百日一事無成,頭頭碰著黑,直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梁上任前嚴陣以待的一眾泛民、工商界及學者,私底下笑不攏嘴:以為梁振英及其港共集團是甚麼政治高手,如今露了餡,原來都是一班政治低能兒。 (此圖由「朗思」製作)   梁振英政府、其左派智囊(張志剛、邵善波之流)、中共駐港系統、親共政團及一眾附庸組織(甚麼愛港力、青年關愛協會、愛港之聲等等),可統稱為港共集團。過去幾個月發生的事,都證明了港共是一班蠢到無以復加的低能兒。邵善波說要監察網絡、打輿論戰,即是組織五毛打手,這些是我們預料之內(事實上已經進行),但沒人會像他這麼弱智在鏡...

也談蘇格蘭公投(下)-國人的困惑

  今年的確是分離主義特別旺盛的一年,除了蘇格蘭外,包括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在內的多個地區,要求獨立的聲音此起彼落,就連美國都出現規模不等的獨立請願。獨立運動在許多民族主義者眼中,尤其是大一統意識上腦的中國人看來,從來都是十惡不赦。但筆者始終相信,一地人民對自己土地之自決權,應該凌駕於甚麼民族大義、領土完整之上。 獨立運動與自決權   一般而言,獨立運動最強而有力的理據都是「自決權」(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自決權受到《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和兩份國際人權公約保障,但基於政治現實和法理問題,各地的獨立運動大多舉步維艱。然而,作為一個自由主義者,筆者認為人民對自己所處土地的自決權必須受到尊重,亦凌駕於國家主權、民族主義和領土完整之上。我們相信,人生而自由獨立,擁有個體意志及理性,有選擇以何種方法生存的權利。古往今來部落、社群、王國、民族國家,都是每名個體基於功利考量的契合,因此,國家本身就是一種偶然的結合,而非必然的存在。這點在現代憲政國家尤其明顯,如果說國家是個體的拼合,憲法就等同貫注了公民共同意志(general...

自由本天賦 何須當權者施捨恩賜

  繼左耳陳「嚴防港獨」論、腦平「斷水斷糧死城」論、夢熊大師「廿三條」論,左派打手接連發炮,今次終於輪到譚惠珠大發謬論,表示香港人所享受的自由,乃「內地和《基本法》給予,並非英國人」,奴相盡現,臭不可當。古時太監對著主子彎腰搓手,受罰還要叩首高呼「謝主隆恩」,其醜態也是大概如此。無綫即將播映《大太監》一劇,不知是否要對他們好好諷刺一番──身為半官方喉舌竟然膽敢詆毀我們一班愛國愛港人士,洩露國家機密,大逆不道,真是要上報天朝,派個欽差大臣來好好整治整治。 (《自由引導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 紀念法國七月革命的油畫)   譚惠珠一句「港人自由是內地給予」,就出賣了這幫土共對於自由人權這些現代概念及普世價值的認知如何落後,可能還停留在幾百年前的封建思維。駁斥譚惠珠的謬論,可從兩個層面講。理論上,天賦自由的概念早於數百年前已經植根在西方自由主義的思想中,所謂「天賦」源於西方自然法則(natural law)的哲學傳統,並在基督教影響下滲雜了「上帝」的觀念。西方自由主義的哲學相信,自由並非由外在力量(例如政府)所賦予,而是一種生而有之的權利,約翰‧洛克(John...

也談蘇格蘭公投(上)-大英的氣度,中共的虛怯

  十月十五日英國發生了一件世界矚目的大事,首相金馬倫(主流媒體稱卡梅倫,筆者較喜歡以往港英年代的譯法)同意舉行公投,決定蘇格蘭會否脫離英國尋求獨立。或許「獨立」一詞政治敏感,除了少數網民熱烈討論外,本地傳媒普遍冷處理。中共向來對「港獨」二字極為敏感,對於反國教運動、反東北融合,以及一切推崇本土政治的論述,一律視之為分裂祖國、鼓吹獨立的敵對份子,故有近日陳佐洱又走出來高調說甚麼「嚴正應對港獨勢力」。 金馬倫的大國氣度   金馬倫跟蘇格蘭首席大臣簽署協議,讓蘇格蘭於2014年舉行獨立公投。首相這場政治豪賭的勝負暫時未知,但他一句"I always wanted to show respect to the people of Scotland - they voted for a party that wanted to have a referendum”,將蘇格蘭前途交由其人民自行決定,已經贏盡掌聲和聲望。英格蘭和蘇格蘭原本是兩個獨立王國,曾經長期敵對,直至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兼任英王,1707年兩國通過《聯合法案》,才成為大不列顛王國。蘇格蘭獨立運動後來在七十年代興起,2007年蘇格蘭民族黨擊敗工黨成為蘇格蘭第一大黨,直接衍生了今次的公投。由於蘇格蘭獨立後有喪失歐盟身份的隱憂,又要獨自面對債務及其他經濟危機,遂有論者指出金馬倫此舉經過精密計算,勝券在握。然而,政治本身就充滿計算,關鍵是英國容許一地人民用投票這文明方式,決定自己土地的去向,單單這份大國自信和氣度,就已經教人讚嘆。至少西班牙政府對加泰隆尼亞就沒有如此胸襟,至於中共政府對於藏疆台獨立的抓狂,就更加是黃腫腳,不消提了。 逼出來的港獨?   在中港矛盾和赤化陰影下,香港人本土意識越見加強,更重視捍衛自治權、保護本地人的利益,但這股本土政治力量卻被左派日夜抹黑為英美走狗,搞港獨、搞「去中國化」等。根據筆者觀察,「香港自治運動」一類本土派人士均非鼓吹港獨,他們不過是要求中共按基本法規定,嚴守憲制規範,完全符合憲法及聯合聲明的政治設計,真正的港獨支持者實在非常有限。將來的事情當然沒人說得定,但起碼到目前為止,港獨主張絕非政壇和社會主流。正如筆者在《由龍獅旗引發的思考-本土意識的論述》一文中所說,將中共趕回深圳河以北,不是甚麼「去中國化」,維持status...

泛民必須在議會全面開戰

  今屆立法會建制派全力搶佔各委員會的控制權,象徵議會佈局及政治形勢全面惡化。以往建制泛民在委員會正副主席人選一向有商有量,確保一定程度的勢力平衡,一眾泛民議員懵盛盛,以為今年亦將如此。孰知狼英上台後開局極差,建制派為了維持其施政穩定,加速閹割議會,於是不惜破壞多年默契,「搲爛塊面」進佔大多數委員會的主席位置。泛民主派務必醒覺,不要再幻想可以與虎謀皮,維持以往的勢力均衡,在議會有任何實事可做。結合民間抗爭,在議會內全面開戰,以拖垮狼英政權為旨,從今日起,立法會只有一個用途:搞破壞。   基於制度設計的缺陷,如分組點票、功能組別等,立法會地位受矮化,以致民主派無所作為並不新鮮,然而,新一屆的議會局勢進一步惡化卻是不爭事實。首先,泛民直選議席優勢明顯消減,令建制議席比例提升;再者,建制派全面進佔委員會主席位置,好使日後關鍵時刻為政府保駕護航(如財委會阻止拉布);另外,狼英最喜踐踏程序規章,在最近「演說大會」不准議員質詢提問,盡顯對議會之不尊重,相信曾鈺成亦會加以配合收緊議事空間,...

蝗蟲與狗 先撩者賤

  大半年前大陸極左學者孔慶東大罵港人是狗,將中港矛盾衝突推到極點,自此兩地「蝗蟲與狗」罵戰無日無之,近日又有個讀中大的大陸人於Facebook大罵港人是「港狗」、狂踩香港學位和女性,更加無厘頭地表示大陸禁用Facebook、Google是「有骨氣」的表現。其惹火言論經廣傳當然引起港人扯火,新一輪「蝗蟲與狗」罵戰又再出現,他後來淆底道歉亦未能平息事件。相信很快又會有一眾高舉和平理性的左翼聖人出來呼籲大家包容云云。蝗蟲與狗,誰是誰非?當然是先撩者賤。 (此圖由朗思製作) 大陸人邏輯的荒謬   那位大陸仁兄用的是香港公帑,住的是香港宿位,享受的是香港可用Facebook的自由,竟然反轉豬肚對港人破口大罵,其邏輯之荒誕、道義之淪喪,固然不值一駁,可怕的事實是這種人在大陸佔了極大多數。某些高等知識份子或會反駁,其實他們只是少數而已,大多數「內地同胞」都很善良,但其實脫離民情和現實的是活在象牙塔的他們。香港是一個華洋交集、各種族宗教文化和諧共處的地方,故此香港人的包容程...

人命在共產黨眼中只算個屁

  十月一日實在是香港沉痛的一天。全城彌漫一片哀愁感傷,然而當權者一個又一個的舉措,由中聯辦李剛的高調抽水,到中新社不知有心定無意的失實報導,共產黨輕視人命的卑鄙著實教人齒冷。   船難發生後,梁振英到場「視察」救援進度,其實這種做騷抽水已經夠討厭,但原來更駭人的在後頭。當晚中聯辦副主任李剛竟帶領大隊人馬到醫院巡視,大有君臨天下之勢,而堂堂特首梁振英就像個小小副官般,誠惶誠恐的在旁「陪同」,這幅不成體統的畫面在港人眼中看來,尤其如此傷感之時,特別反感。程序上,這是香港不是大陸,公務員和醫護人員處理危機自有其一套方式和制度,不用領導指揮這樣、責成那個,人家是專業的,你甚麼特首主任懂個屁。從政治道義及規範而言,處理危機和施救工作通通是香港內政事務,你中聯辦有何憲政地位及法律基礎來說三道四?有人說人家都是表達關心而已,不用那麼執著吧。法律就是執著的,不執著要本基本法來幹嘛?又會有人說,非常時期多個人幫忙都是好事嘛,我還未說幾艘打撈船甚麼都沒做就拍拍屁股走人,中新社還要報道「中國船救...

由龍獅旗引發的思考-本土意識的論述

  前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不知是退休後不甘寂寞,還是怕新書滯銷乘機宣傳,一句「見米字旗感痛心」貫徹他語不驚人誓不休的作風。一石激起千重浪,左派喉舌旋即緊隨附和,將本土運動上綱上線成搞港獨、搞去中國化云云。由城邦論、龍獅旗掀起的爭議,的確足以引發不少思考。 隨著赤化危機深重、兩地磨擦加劇,國族意識與本土意識之爭日益明顯,例如國民教育議題中愛國主義跟核心價值的對決、新界東北事件中港融合與反赤化的爭論,本土意識的急速崛起,已經引起中共的關注以至擔憂。 (此圖原載於「香港自治運動」) 龍獅旗代表甚麼,又不代表甚麼   在國族與本土意識之爭,最惹火肯定是一面由前港英旗修改而成的龍獅旗。由於龍獅旗改自殖民時期港英旗的盾徽,或多或少令人聯想到殖民地政府,以及前宗主國所代表的帝國主義,因此有不少人批評高舉此旗者戀殖、崇英。親中人士對此當然大發雷霆,認為此舉等同希望英國人重新管治香港,是崇洋媚外的賣國漢奸所為,社運人士及部份市民亦抱有懷疑。   到底龍獅旗代表的是甚麼?又不代表甚麼?筆者認為,龍獅旗的意義不在於象徵任何政治實體,它是一個理想國度的標記、建基於政治想像的符號。龍獅旗不是代表港英政府管治的歷史,它代表的是沿於港英年代的核心價值和美好生活──自由、法治、人權、廉潔。既然它象徵一個美好的理想國度,所有不好的東西自非此理想國度的包羅之列。因此,對於港英年代的負面批評,例如五六十年代的腐敗、華洋有別的種族歧視等,其實都與龍獅旗無關。用一個充滿理想色彩的政治想像,去抗衡港共政權的暴政,這就是龍獅旗的存在意義。 「去中國化」是一個偽命題   除了戀殖,對龍獅旗另一個指控是「去中國化」。此名詞源於前台灣總統陳水扁推動的台獨運動,因此在中共眼中去中國化與搞港獨無異。然而,香港的情況與台灣有極大差別,在香港「去中國化」根本是一個偽命題。首先,現在香港人反對的,是中共的洗腦工程、吞併鄉郊犧牲本土的盲目融合,反的是赤化、大陸化、中共化,保護香港自主權和本土利益。其次是概念的問題,所謂中國,說的如果是華夏文化,香港保存了繁體字、粵語和傳統風俗,有牟宗三、錢穆等代表的新儒家學派,在文化上可謂比中國更「中國」;對於政治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更可笑,香港人現在是要求它按基本法行事尊重一國兩制,不是質疑它對香港的主權,而且其黨國政體從未在香港實現過,所謂「去某某化」,前提是某某本來存在,才有得「去」,現今將中共趕回深圳河以北,不是甚麼「去中國化」,維持status...

暴政當前,冷感是一種罪

  「地獄的最熾熱處,是留給那些在重大道德危機之時,仍然保持中立的人。」在一個完全自由的社會,或者歌舞昇平的年代,政治冷感並無不妥,但在一個暴政面前,關心社會和參與政治絕對是一份應有之義。香港就是處於一個如此的狀況,港英政府管治的時代有良好的管治質素、越趨民主化的政治前景、優良的法治傳統,加上一片繁榮的經濟景象,令香港人不用太關心政事都得享安逸,因此一於搵錢至上,甚至以對政治冷感為榮。 (此圖由朗思製作) 然而,自從九七主權移交,尤其零三年七一大遊行令北京感到權力受脅,中共全面介入香港管治,在選舉、教育、傳媒、跨境規劃等範疇進行全面滲透,實現其赤化大計。由於政治環境有變,政治參與就不單是小部份政界中人、社運人士的事情,而是所有公民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在暴政當前,政治冷感絕對是一種罪。   政治犬儒和冷感有時候比親中媚共的保守思想更可怕。對待後者,你起碼知道他的立場和論點,可以加以辯駁,並在理性層面將之擊倒,但前者由於他的漠不關心,你連跟他討論的基礎和機會都沒有。有人覺得政治與自己無關,有更多人明白政治對他有影響,但自命清高,認為政治污穢、邪惡,故此不屑牽涉其中。亞里士多德說「人是政治的動物」,未必完全準確,但起碼在專制的社會中是如此。如今狼英的港共政權治下,惡政連連、施政破敗,自由人權不斷遭受蠶食,我們相信覆巢之下無完卵,在豺狼當道的年代,政治冷感是一種奢侈品,而且代價極高昂。馬丁‧尼莫拉著名的懺悔文《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大家耳熟能詳,筆者在此將它改頭換面,預視犬儒當道下我城將如何死亡。 「當港共政府強推高鐵,我保持沉默,因我不是住在菜園村; 當他們強推替補機制,我保持沉默,因我從來不會投票; 當他們強推國民教育,我繼續保持沉默,因我的孩子讀國際學校; 當他們強推廿三條,我還是保持沉默,因我從不批評政府; 當他們要逼害我,再也沒有人為我說話了。」   可幸的是新一代已經開始醒覺,關心香港政治和時事的年青人越來越多,香港人的政治冷感正逐漸改變。未來的民主運動,不但是專權和自由的決戰,更加是老一輩和新生代價值觀的對壘。前者代表封建和保守,他們不一定是親建制,當中很多更是暗地裡認同民主是個好東西,但就是不肯付出,最慣常的論調就是「你班死o靚仔唔好攪咁多野」。沒錯,核心價值就是「唔好攪咁多野」,而且害怕這一套受到挑戰,甚至被推翻,最終成為了社會變革的主要阻力,故此他們又俗稱「老屎忽」。但時代在變,隨著赤化魔爪日益伸張,近日反國教運動中新一代所展示的挑戰權威、堅信理想、視香港為家的政治熱情,最終會擴及整個社會,形成潮流。因為人民開始明白,政治這回事,你不碰它,它早晚也會找上你。   “No...

選戰大敗催化泛民轉型 進取本土派初步成形

  立法會選舉結束,泛民主派大敗,但悲憤激動過後,是時候點算戰果、冷靜分析政局。建制派的選舉機器越見精密和龐大,鐵票數量之多、配票能力之高,的確教人瞠目結舌,另一方面的泛民陣營互扯後腿、毫無協調,出現今日戰果可謂咎由自取。然而,前者的情況我們既無法改變又無力仿傚,後者純粹是選舉策略上的失誤,並非民意或政局的急劇逆轉,故此與其費神斟酌兩三個議席的增減,倒不如思考香港民主運動的去向,展望是次選舉將如何催化民主派的轉型。 激進勢力抬頭證明溫和路線失效   除了建制派大勝之外,選舉另一個矚目的數字是激進民主派得票的顯著提升。以人民力量和社民連為代表的激進勢力合共取得逾二十六萬票,較零八年時的社民連多了十萬票,相等於整個泛民陣營得票的26 %,可謂相當驚人。代表溫和路線的民主黨新西全軍盡墨,新東僅餘一席(劉慧卿只是排第六當選),直選議席數目減至四席,得票更是大跌兩成,流失近七萬票。在此消彼長下,泛民陣營中激進勢力抬頭、溫和妥協派萎縮的現象實在是不容置疑,背後原因不外乎三個:民主黨政改一役走入中聯辦是大錯特錯、政局的急速惡化(赤化危機和梁政府的管治亂局)導致大量選民投向激進一途、市民尤其年青一代對傳統議會抗爭方式已感不耐煩及失去信心。種種因素加起來,引致激進派冒起,公民黨及工黨有見民情轉向相信亦會漸趨激進,而民主黨和民協等老牌政黨不思進取,未能因時制宜,只有死路一條。   事實上,民主黨那種遊行示威做做騷、政府則有默契地回應讓步的形式主義路線,在港英年代,甚至剛回歸的董建華時代、承襲英式管治的曾蔭權時代,都尚算行得通,但現在我們面對的狼英政府,是一個完全不聽民意、滿口謊言空話的港共政權。因此,暴政強權面前根本沒有妥協的餘地,即所謂「退此一步,死無其所」,必須有拚死一戰、玉石俱焚的奮勇,結合議會力量和群眾運動,行激昂勇武的鬥爭,方能有力與之一戰。 本土政治陣線的初步構想   選戰另一教筆者欣喜的結果,是本土政治派在議會正逐步成形。打著本土利益、港人優先旗號參選的范國威以修法杜絕雙非、研究自由行封頂為政綱,並且積極參與D...

我們不再需要民主黨

  立法會選舉在即,各大黨派互相攻訐是意料中事,民主派內訌更成焦點,反倒冷落了以無恥為賣點的保皇黨派,教不少泛民支持者扼腕。民主黨和人民力量之爭,誰是誰非不是這裡探討的重點,筆者亦先旨聲明本文不為某黨某派拉票,而是從香港民主運動的大局作分析,力達公允。二十多年以來,民主黨(及其前身港同盟)對香港的民主運動的確功不可沒,但時代已經不同了,可惜民主黨一眾大佬仍拒絕改變,停留在對舊世界的認知,抱殘守缺、故步自封。筆者很清楚建制派和狼英政權是我們的最大敵人,因此不會鼓吹消滅民主黨,只不過you either lead, or you follow, or get out of the way,民主黨已經是過時的舊電池,遭受淘汰乃大勢所趨,淡出泛民主流只是時間的問題。 喪失鬥爭意志的反對派:「一分抗共,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部分人反對民主黨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政改一役走入中聯辦,背棄承諾和原則,這個觀點筆者也大致同意,但在此不是重點。民主黨一路走來,行到今時今日,已經成為一個以失敗...

自由行與本土政治

   最近以「中港融合」為名、吞滅我城為實的大計步伐越走越急,繼硬推洗腦課程、暗割新界東北,當權者又有新猷。深圳政府宣佈進一步擴大自由行,容許四百一十萬深圳非戶籍人士「一簽多行」來港。自由行政策推行後,衍生了大量經濟、社會、民生和文化問題,已對我城造成極大困擾,如今不檢討政策,反而擴大範圍,實在違反本土利益及公共政策邏輯。今日深圳可以放寬來港限制,他日全國各省各市都大可效法,大陸人流目動輒以億計,假若容許隨便來港,「香港陸沉」之說,絕非危言聳聽。   (此圖原載於「熱搜網」)   自從零三年推行自由行政策以後,只有少數零售業(如金舖、電器店、服裝店)及地產商得益,香港卻為此背負了巨大代價──租金上揚以致珠寶鐘錶、化妝品、名牌服裝等大型連鎖店取代小本經營的商店,市區極度擠逼、公共運輸嚴重超載,大陸人的野蠻行為衝擊香港的形象及社會規範,部份商舖媚外轉用殘體字破壞本土文化,陸客大量搶購奶粉及其他日用品、走私水貨客猖獗,造成供不應求及價格上升等,問題之多之巨可...

保衛新界東北 即是捍衛香港自主

  近日保釣、立會選舉等話題佔據了香港輿論的議程,而另一單關乎我城規劃自主、鄉郊發展的事件,卻似乎得不到應有的關注。二零零八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提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下稱「新發展區」)計劃,制訂新界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三大區的發展綱領。驟眼看來,這只是又一個新界新市鎮開發計劃,無甚不妥,但只要詳加了解,就知道此計劃一以「中港融合」為名摧毀香港自主、扼殺一國兩制,二不是以本土利益為優先,環境和社會代價沉重。城市規劃及土地發展,本非筆者所長,但有見我城遭受吞滅在即,實在不得不發文痛斥其弊,見解若有粗疏處,煩請見諒。 一、「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的背景   由於主流媒體對事件的報導十分有限,筆者花了點時間搜集及整理了以下的資料,以助讀者深入了解計劃的來龍去脈。二零零八年六月,土木工程拓展署聯同規劃署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制訂上述三區的規劃綱領,並已分別在零九及一零年靜悄悄地完成首兩個階段的諮詢,而最後一個諮詢階段將於本月底(即八月三十一日)完結。...

何必為他人作嫁衣裳:看中共騎劫保釣

  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啟豐二號」的征航取得進展,數名保釣人士成功登陸釣魚台,兩岸四地輿論一遍歡呼聲,多指中國成功捍衛國土等等。保釣義士壯舉值得尊敬,港人愛國情懷無可質疑,但別高興得太早,中共政府在這場小戰役不派一兵一卒,不費吹灰之力,已經借宣傳機器、挾愛國民氣,輕易地接收了保釣運動的全盤戰果,成為角力中的大贏家。愛國保釣當然無罪,筆者只是希望香港人明白這是一場國際政治及權力鬥爭的角力,戰局波譎雲詭,千萬別給民族主義沖昏了頭腦,在釣魚台這場政治鬥爭,港人必須自重。   保釣人士登島插旗,不論有心無意,都是幫了中共一把,這就解釋了為何唯獨今次香港保釣船能成功出海。難不成你以為香港水警真的這麼窩囊廢,連區區小船都阻撓不了?今場保釣小戰役,對中共有起碼三方面的助力。首先,中日關係尷尬,雙方互有齟齬又不欲關係破裂。中國政府除了打口水戰(官方喉舌及外交官言論)外,對付日本幾乎無其他牌可打,又不想中國民間保釣勢力坐大,以防滋長公民社會日後作繭自縛。中國不便直接出手,基於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特殊地位,借助香港民間力量向日本施壓,成本低而且易引起國際關注,在外交上極之聰明。再者,近年政府大肆宣揚「大國堀起」,令民間期望中國對外態度更加強硬。在大陸民意及輿論壓力下,加上韓國政府在獨島問題動作頻繁,...

我係撐香港隊,吹咩? — 不愛國的自由

  早前港隊女將李慧詩在單車賽中奪得獎牌,實在可喜可賀。港星方力申和阿Sa在微博發文恭賀,並表示李慧詩為港爭光,如此平常不過的說話,竟然引起大陸大量網民圍剿,罵他們「你不是中國人呀?」、「言辭不恰當」云云(詳情可見相關報導及網上資料)。早說過在中港矛盾對立氣氛下,奧運會成為身份認同的較量場所。狹隘民族主義的狂潮下,強國人狂妄自大、橫行霸道,沒有是非黑白,沒有公義理性,只有簡單一句:「你愛唔愛國?」問你死未。 「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身為香港人,為自己地方的運動員取得佳績而感到喜悅,根本正常不過。且別說一國兩制下,香港隊以「中國香港」名義獨立出賽,跟中國國家隊是兩隊互不相屬的隊伍,即使是大陸運動員奪得獎牌,他們家鄉的甚麼省、甚麼市、甚麼村的同胞向他們道賀,「為廣州爭光」、「為上海爭光」,「為重慶爭光」,恐怕根據強國人的邏輯都是目中無國了。也難怪的,強國人不單「眼中有國」,更是「眼中只有國」,愛國大過天,連支持本地同胞這種自然感情都變成賣國漢奸所為...

金牌愛國主義為何失靈

  七月二十七日倫敦奧運開幕,代表四年一度的體壇盛事又再來臨。每年奧運會都是建制派及愛國人士激起港人愛國情懷的大好時機,今屆也自不例外。從把運動員的成就無限放大成民族光榮、國家驕傲,到利用中國稱霸的金牌數目借題發揮成體育大國崛起等等,奧運會彷如愛國主義者的精神鴉片,越吸越上癮。借奧運熱潮鼓動愛國情感,在零八年對香港人的確大為奏效,「北京奧運圓百年民族夢」的催眠下,香港一度掀起京奧狂熱,港人國家認同感可謂一時無兩。然而,零八的奧運愛國熱潮在今年非但未能重演,風頭反而被近日的反洗腦浪潮完全蓋過。金牌愛國主義為何失靈,當中玄機且容筆者一一剖析。 金牌愛國主義的愚昧   國家運動員在奧運會中獲取佳績,人民為之感到喜悅及自豪,本是人之常情,但當政權利用這份情感轉化為國家的驕傲,其至民族的自豪,並暗地用以提升政權認受性時,奧運會就成為了國家機器的政治工具。所謂金牌愛國主義,就是說對國家的情感,是建基於國家在金牌數量取得的成就。由於這種愛國情懷沒有任何高尚的理念或強大的精神支撐,而純粹...

罷課是消滅洗腦工程的殺手鐧

  經受教育局資助的「中國模式」洗腦手冊曝光及學民思潮堅持不懈的狙擊下,以「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為名的赤化洗腦課程終於備受關注,成為近日最熱烘烘的政治議題。筆者向來不會將此政治工程稱為國民教育,只會斥之為洗腦課程。一來中共政體沒有民意授權的合法性,根本不是現代定義下的憲政共和國家,其治下只有奴民屁民,何來「國民」;二來真正的教育講求多元思想、批判思考、追尋真理,洗腦課程純屬思想植入,配不上「教育」二字。我城是現代公民社會,只需要環繞自由、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的公民教育,頂多配以中國歷史文化等文教科目。面對狼英政府強推的洗腦工程,我們的態度必須堅決,要求不是修訂不是重新諮詢,是將之完全消滅、永久撤銷。   要消滅洗腦課程,遊行、質詢官員、發動輿論戰等固然要做,但最有力的一招,就是罷課。罷課罷教是師生和家長手中的殺手鐧,只要操之得宜,定當所向披靡。罷課之有效,首要在於象徵意義重大,中國史上最著名的罷課事件有五四運動,香港對上一次大型罷課就是八九民運,加上金禧事件等,可見罷課是師生對社會議題最有力的回應和抵抗。更重要的,是罷課罷教代表了一場教師學生在前,家長及社會各方押後的全方位抗爭,足以癱瘓教育體系、震撼政局,對狼英政府,以至中共的衝擊自不待言。君不見近日林鄭高呼「不需罷課」嗎?這...

七一激昂過後 論梁振英政府的管治危機及困擾

  香港人始終沒有讓人失望,七一重演數十萬市民上街,用腳步和汗水向政權示威,展示了人民的力量。四十萬的數字和人山人海的奇景當然教人振奮,但激情過後,又是時候冷靜下來,將思緒沉澱、整理,重新思考未來五年香港的政局和前景。梁振英尚未上任,便已到處樹敵,先於選戰時與唐營中人弄致水火不容,後又強推改組硬闖立會、在僭建風波中大話連篇,以致今日背腹受敵、內外交困。早前特首選舉後,筆者曾撰文論及狼治下港人及泛民面臨的威脅,今次會換轉角度,探討梁振英政府即將面對的、來自民間、泛民、建制派及管治團隊四大方面的困擾與危機。 一、誠信破敗 威脅自由 民望料萎靡不振   自兩年前起,梁振英便開始在報章、網頁撰文,故意就不同社會議題(如最低工資)與現屆政府唱反調,發表貼近民情的言論,爭取基層及社福團體的支持。及至選舉期間,他不斷落區、探訪,借民間對曾政府的不滿,打出「求變」的旗號,民望遠超對手。由於梁的支持度遠不及董曾上任時的七八成,故此當選後大力摧谷民望,如借雙非議題打民粹牌。然而,他卻在四至六月間,自製了一連串政治炸彈──候特辦發信批蘋果「影響人心」、於李旺陽事件「縮沙」失分、在立會強推改組破壞程序並慘敗、於僭建事件「大話掩大話」,令民望不升反跌。   雖然北京及建制派普遍相信,隨著梁...

風雨飄搖的前夕 — 杜蘇芮、七一、狼

  七一回歸前夕,胡總大駕光臨,主持新政府就職大典,親自為狼治時代掀開序幕。可惜天公不造美,熱帶風暴杜蘇芮竟然不知好歹,為回歸「贈興」。狼治在即,西環干政亂港加劇、自由人權有退無進,洗腦教育蓄勢待發,總之我城前路茫茫,核心價值搖搖欲墜,杜蘇芮此時帶來狂風暴雨,真不知要突顯此時此刻的風雨飄搖,抑或為此情此景的蒼涼掉兩滴眼淚。 何懼猛禽撲港 鷹狼早已登堂入室   更見諷刺的是,根據香港天文台解釋,「杜蘇芮」是指一種猛禽。香港回歸祖國十五年,「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這本應堂而皇之的「承諾」早已淪為笑柄,又兇又狠的猛禽此刻撲港,倒真惹人無限聯想。事實上,區區禽鳥又何足為懼,反正我們已左有禿鷹一哥,右有土狼特首,也不妨添多件奇珍異獸了。前者自任警務署長以來,以鷹派作風著稱,大規模拘捕示威者,又有「天方夜譚」、「黑影」等駭人偉論,如此不遺餘力,日後中共全面接管香港,論功行賞你說捨牠其誰?後者陰險毒辣、厚顏無恥,還未上任,從西九事件涉利益輸送、防暴隊言論,到改組硬闖立會慘敗、僭建風波大話連篇、誠信破產,其醜事篇幅之多已足夠學者寫幾本著作了。   筆者早已說過,貪曾管治固然糟糕,但狼英治下,只會以打地產霸權為名,實際建立以中資為主的新利益集團,因此升斗小民豈能從中得益?再進一步,狼英會挾民粹以削自由、人權,為廿三條等惡法鋪路,另外就是看準時機,借居港權等操作性極高的議題(早年葉劉百多萬人湧港論、外傭居港權案等就是例子),以釋法衝擊法治。風雨飄搖、暗無天日,正是我城此刻的寫照。 「七一唔上街,仲要等到幾時?」   面對如此的處境,我們可以做的實在不多,唯有七一再上街,向極權展示人民的力量。老實說,我不會像蘋果及泛民等過份神化七一遊行的功能,但這不是重點。遊行的確功效不大,但是我們僅有的武器,只有參與過,我們才對得起這個時代,對得起這片土地。更重要的是,假若如此簡單的一步,你也拒絕踏出,選擇了袖手旁觀,日後遇上任何社會的不公,沒有為爭公義、爭自由盡過力的你,又有資格出聲埋怨嗎?最近網上流傳一張海報,寫上一句:“If...

寫在特首選舉後:狼治政局初探

  三月二十五日是我城淪陷的日子。在民間白票流選論(港大民間投票中有逾廿二萬人投票,白票率達五成半)高唱入雲的呼聲中,有西環撐腰的狼英在六百多名選委的擁戴下登上特首寶座。今次豬狼交鋒,兩營之醜態百出,中共之高調干預,乃至突顯小圈子選舉之不公不義種種,坊間相關評論已達氾濫程度,筆者在此不贅。   如今狼英當政已成定局,其管治作風定必首重鐵腕,對新聞言論自由、司法獨立等極盡打壓之能事,間中施以甜頭惠及中產基層,挾民粹自重。未來五年定為多事之秋,有見我城前路茫茫,且容筆者斗膽推斷未來政商界板塊之變動,提出今後民主抗爭之路向,以收拋磚引玉之效。 政商板塊移動 西環干政亂港之日不遠   早在選戰初期已有論者指出,唐梁兩個陣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政商界集團。前者以大財團及建制精英為主,背後為江澤民及廖暉等江派勢力,屬現有體制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後者則以傳統土共、二線資本家及建制內的失意者居多,受中聯辦落力支持,故豬狼相爭實為代理人戰爭。由此引伸,狼英得勝後必定要投桃報李,故此定會引起政商界板塊的重大移動,這點是毫無懸念的。板塊移動有兩大層面:其一,梁必須打破工商界現有的勢力平衡,令本地二線地產商以至紅色資本家可以分一杯羹。但那純粹是大財團利益之爭,日後壟斷剝削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部份...